10日,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。会上,针对“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”的问题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,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、坚决的。教育部将严格落实作业的管理工作,对于违反有关规定,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、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,发现一起,严处一起。
健全学校作业的常规管理、年级和班级的统筹、教师试做和面批讲解、学生反馈和评估等方面的机制;
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间的基础上,优化作业设计,创新作业形式,强化实践性作业,积极探索弹性作业、跨学科的作业;
鼓励各地系统化设计一整套符合学生学习规律、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性作业;
对于违反有关规定,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、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,发现一起,严处一起;
家长也要在家里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,跟学校密切配合,形成育人的合力。
针对这一问题,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,家庭和学校在课后作业方面的职责,应该厘清边界。必须要明确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部分,布置作业、组织孩子完成作业、批改作业等,是学校的职责。而家庭和父母应该给孩子做家庭作业创造好的环境,支持孩子自觉地完成作业。家庭和学校应该各归其位,共同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。
多地出台相关规定
叫停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”行为
此前,江苏一家长因批改作业退群,相关话题引发广泛讨论。
2018年至今,多地出台相关规定,叫停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”行为,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,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。
辽宁要求教师亲自批改作业
《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“十要求”》对微信群布置家庭作业、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等热点问题都提出了措施:
学校必须控制作业总量,严禁挪用挤占自习课时间。
学校制定作业实施方案,教务部门、年级组长、班主任分别协调统筹学校、年级、班级各学科教师科学合理布置作业,把握作业内容形式和总量;学校要明确规定合理充足的学生自习课时间,严禁无故挪用、挤占。
教师必须精准布置作业,严禁布置惩罚性、重复性作业。
小学一、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,小学其他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45分钟,初中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60分钟;严禁教师在微信群、QQ群等布置家庭作业。
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,严禁家长、学生代劳。
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,一律取消职务晋级、评先评优资格,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。
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的督促落实。
家长要积极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,不额外给学生增加家庭作业负担;做好学生校外体育活动安全保护教育工作;及时将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。
各地要切实减轻教师负担,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“进校园”。
不得安排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场所开展专项工作,不得要求教师重复填报同类表格数据等,保障教师批改作业时间。
山东潍坊:
不得要求家长批阅、打印作业
为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、减轻家长负担,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教育局出台《潍坊高新区学生作业规范“十要十不”》,其中明确:
